实验前,学生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对国际中文志愿者海外职场情况、职业胜任力要求等有所了解,具备国际中文志愿者海外职业胜任力培养的理论基础。
实验中,学生通过虚拟仿真实验身临其境地感受国际中文志愿者海外教学情景,在真实事件中培养跨文化交际与适应能力、汉语教学知识与技能以及中国文化传播能力。
实验后,学生结合相关课程的理论学习和虚拟仿真实验中的实际操作,进行反思,作为准国际中文志愿者,在海外职业胜任力上得到提升。
首先进入实验导入模块。学生通过观看以中非合作交流大事件为内容的短片,对中非关系有一定了解。在此模块,学生作为一名即将入职非洲某大学孔子学院的国际中文志愿者,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结合职业胜任力的三个维度,进行自我评价。
其次进入模式选择模块,包括自主学习和实验模块两个部分。
在自主学习部分,学生首先通过胜任力结构图了解国际中文志愿者海外职业胜任力的组成。然后通过观看曾经在孔院工作过的前辈的视频,对岗位介绍和注意事项、如何提升教学能力和活动企划能力、跨文化交际行为准则等内容进行自学。最后完成自测题,得到学生在进行实验之前的基础水平。
实验模块分三部分,分别为“跨文化交际与适应胜任力”“国际中文教学胜任力”“中国文化传播胜任力”。
“跨文化交际与适应胜任力”模块主要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考察学生的跨文化交际与适应能力。在该模块的实验操作中,学生通过换装游戏了解肯尼亚的服饰文化,通过超市购物了解肯尼亚的礼物文化、颜色文化和货币,通过去当地人家里做客了解肯尼亚的气候特点、交通方式、住宅文化、餐桌礼仪和肯尼亚人的时间观念等。
“国际中文教学胜任力”模块考察了学生的汉语教学知识与技能。在该模块的实验操作中,学生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真实体验海外孔院汉语课堂教学的状况,内容涉及到如何与教学主管沟通,如何根据教学对象的水平选择合适的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何进行课堂管理和教学反思等。
“中国文化传播胜任力”模块以肯尼亚肯雅塔大学独具特色的职业周活动为背景,考察了学生在海外进行中国文化传播的能力。在该模块的实验操作中,学生通过设计活动宣传册、策划和筹备节目、体验活动现场等场景,了解中国的汉字文化、音乐、书法等内容。
最后是片尾致谢,通过中文联盟官网发布的视频《瀚宇之花盛开》致敬所有奋斗在海外国际中文教育事业上的志愿者。
1.情景模拟。实验通过虚拟仿真系统的3D真实场景,还原国际中文志愿者在海外生活、教学等多方面的真实情形和肯尼亚当地的环境背景。
2.游戏体验。实验画面生动逼真,运行流畅。通过采用沉浸式、引导式、互动式的实验过程,丰富学生的游戏体验。
3.对比分析。实验交互步骤的设置涉及跨文化比较与分析,学生需要对比中非文化差异。
4.观察分析。实验中,学生需要根据所提供的背景信息,分析解决生活、教学和活动组织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完成交互步骤。